顺盈注册|教训子女,宜在幼时

顺盈娱乐平台快讯:

《护生画集》是“以艺术作方便,人道主义为宗趣”的作品,广洽法师对其总结“盖所谓护生者,护心也。亦即维护人生之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,纠正其偏向恶性之发展,及暴力恣意之纵横也。”翻看画集,的确如广洽所言。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配上弘一法师所书诗文相得益彰,短而精悍,引人深思。有那么一幅《儿戏》给我印象极深。画中一小儿跪在草地上,手里牵着根线,线的另一头上绑只蜻蜓。文曰:“教训子女,宜在幼时。先入为主,终身不移。长养慈心,勿伤物命。充此一念,可为仁圣”短短八句,却说明一个深刻道理,对子女的教育要从小抓起,就像那小树苗成长过程中,倘若不修枝干,就会长歪,成不了材。要不俗语说“小树不修不直”。古人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,《弟子规》中开篇就是“入则孝”: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;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”往前推,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亦云: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。即昏便息,关锁门户,必亲自检点。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。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……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,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……”虽说朱熹给家族子弟留下的家训已过千年,可就是放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可取之处。从点点滴滴教育孩子早起、勤快、节俭、毋崇尚奢靡、毋恃强凌弱、毋因贪吃而伤牲禽的性命等等。“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”正与《儿戏》中“长养慈心,勿伤物命”相契合。良好家风的熏陶,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。缺少这两样,哪怕孩子上了学,有了知识,依然会被大家视为没教养,这对孩子来说极为不利。曾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则新闻:家庭聚会上,一女童因不满爷爷让她拿高脚杯而发脾气大喊“把老奴才拉出去杖打20大板”,据参加聚会的女童表姑说,当时爷爷奶奶说小孩子发脾气没事。问孩子为何叫爷爷老奴才,女孩说家里人都叫她“小公主”,也说他们是伺候我的,电视里的公主不高兴的时候都可以说把谁谁打板子的,这样说爷爷奶奶从不会生气的,由此可见长辈对女孩的娇惯多么严重。小女孩父母身居加拿大,一年才能回国一次,因此孩子是由老人带。家里三代都没有女孩,到女童这一代,才有这样一个娇娇女,所以无条件无底线的宠爱,父母看到老人娇惯孩子劝说过,但爷爷奶奶当做耳旁风,再多说老人就生气,还会说女孩要富养。不知各位看到孩子这样作何感想?我亦亲眼见过因没有家教而出问题的例子,上小学时一个比我小两届的师弟,在学校耀武扬威,大家都叫他“小霸王”。身边总是簇拥着几个小弟,把自己当成黑社会大哥,收所谓“保护费”欺凌比他们小的学生。我当时想不通为何他这么明目张胆有恃无恐的做这些。直到有天见到他母亲,一切都明白了。那天中午放学,我在学校对面等同学,看见美术老师从学校出来,正准备骑车,一妇女从我旁边飞奔过去,直接拽老师的头发,并撕打。嘴里还不停念叨:“叫你管我儿子,叫你管我儿子。”十分嚣张,周围人拉都拉不开。从旁边同学的议论中我才知道她就是“小霸王”的母亲,儿子上美术课捣乱被老师训了几句,母亲这是来帮儿子出气的。难怪小霸王在学校飞扬跋扈,原来是有这样的母亲。后来我们毕业,再未见过“小霸王”。可有次看电视,新闻上报道一伙人轮奸抢劫一个女孩被判刑,其中就有他。当时以为只是同名同姓,可看到画面,确定就是他。虽然几年未见,他的样子没变。穿着看守所的马甲,低着头,完全没了当初嚣张的样子。他的经历让我唏嘘,也令我想起看过的另一个故事:小孩偷邻居一根针,拿回家,母亲高兴的夸儿子知道为家里省钱。儿子胆大一点,开始偷钱,母亲更是认为儿子有本事。到最后儿子由于抢劫被判死刑,在刑场上儿子最后的请求是再喝一口母亲的乳汁,母亲哭着满足儿子愿望。他却将母亲狠狠咬了一口,并说倘若当初他偷针,母亲能骂他,或打他一顿,也不会有如此下场。连自己的爷爷都不尊敬,连自己的同窗都欺凌,连一个弱女孩都做出禽兽不如的事,还指望他们有仁爱慈悲之心?人本善,孩子小时候内心都是纯洁的,爱护小动物,热爱大自然。可成长过程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,就发生了改变。有的依旧有爱心,关爱生命。有的却变得残忍冷漠,视生命如草芥,最终走向一条不归路。这在佛家来说就是种什么因,收什么果。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,涂什么颜色,画怎样的画就看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。就如《护生画集》里《儿戏》所说:"教训子女,宜在幼时。先入为主,终身不移。"

相关文章

2168525397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