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盈平台|汪兆骞:半个世纪前的体育往事

顺盈娱乐平台快讯:

去年下半年,汪兆骞老先生搬家了,从马甸搬到了东直门。楼下是人声鼎沸的大型商场,打开门,却是一间清静雅居。靠着客厅明亮的窗户,安放了一张宽大的餐桌,每天,他就在这里工作。

对这个新居,汪老感到十分满意。地段好是一方面,而且,“离工人体育馆近啊,走路五分钟就过去了,等改造竣工以后,就能经常去看比赛了”——作为资深的体育迷,观看赛事是他自年轻时以来的长期爱好。他今年81岁了,头发一丝丝白了,精神头依然健旺,每天坚持伏案工作六小时,近些年一本接一本地出书,速度之快、记忆力之强令年轻人也自叹弗如。问他如何做到,汪老讲起了他和体育之间的不解之缘。

人物简介:汪兆骞,学者、作家、文学评论家,生于1941年,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、编审,《当代》杂志副主编。著有《民国清流》系列、《文坛亦江湖: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》《往事流光》《文学即人学: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》《启幕: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》《别来沧海事:我的租界往事》等多部作品。

1 天寒地冻滑野冰

虽然汪兆骞后来从事的是文化工作,但“武”也丝毫不落下风,很小就展现出运动天赋。“学校运动会上我给我们班争荣誉,百米第一、跳远第一、跳高第二、游泳第一,三大球三小球也没有不会的,是排球校队队长,篮球打到区队……”一项项历数起学生时代的骄人“战绩”,他脸上溢满年轻人一般的光辉。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即便到寒冬,运动也不耽误。汪老的童年在天津度过,很小就学会了游泳和滑冰,能在海河里游来回。也和所有小孩子一样爱玩,常常背着大人偷偷游野泳,到了冬天,水一上冻,就是滑野冰了。当物色到一块合适的冰面,小伙伴们便带上抹布和笤帚,先去将其打扫干净,以免石头沙土磨坏了冰刀。虽然场地欠佳,却是开启滑冰生涯的重要基础——孩子们虽小,却也讲“面子”,只有先在野冰上学会了,才好意思正式上冰场滑,不然“一个大马趴一个屁股蹲儿,尽出洋相”。汪兆骞自己也是在野冰上学会滑冰的,秉承着出色的运动天赋,很快就滑得相当好了。

上世纪五十年代,汪兆骞初中毕业后随家来北京,住在灯市口附近的遂安伯胡同,还滑过几次野冰。一般是跟胡同里的孩子们一起出朝阳门外,那里有许多砖窑坑,冬天积水冻瓷实了,是个滑冰的好地方。不过多数时候,天寒地冻,都是在家附近找乐子。胡同里冬天没什么玩的,不甘寂寞的孩子们却主意多多。遂安伯胡同与西石槽胡同相交处,有一块挺宽敞的空地,孩子们平时在那里踢足球,到了冬天,大家一齐动手,在空地上围土放水,待冻起结结实实的一层冰,就变成了一块小冰场,可以在上面玩“打冰出溜儿”,花样百出。汪老笑说,这可是当年北京一景。那时北京冬天比现在冷得多,风大雪大,出门都得棉袄棉裤棉鞋棉帽全副武装,可尽管如此,一玩起来,热情丝毫也挡不住。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汪家在遂安伯胡同住到2000年。至今谈起胡同生活,汪老始终带着怀念的语气。他回忆说,那时邻里关系十分亲密,过年时孩子们串着门去各家磕头拜年,到自己家来,母亲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,每人发五毛,在当时对孩子们来说,是一笔“巨款”。到元宵节,大家纷纷把自己做的灯笼提出来,比比谁的好看,十几盏灯游走在漆黑的胡同里,光明温暖。

2 什刹海上茬冰技

胡同里地方狭窄,要想玩得痛快,就骑上自行车,呼朋引伴,去什刹海打冰球。一群年轻男孩子,冰球鞋用鞋带绑着挂在肩上,一手骑车,一手扛着弯头的冰球杆,在街上格外引人注目。

顺盈登录:www.so2348.com

那时,什刹海冰场上滑冰、打冰球的人不少,有些玩得好的还小有名气。也有去北海的,但北海冰面上土太多,费冰刀——汪兆骞清楚记得,当时找人用电动砂轮磨一次冰刀要三块钱,大家一般都舍不得。新磨好的冰刀棱角分明,蹬在脚上,拐弯、急停都好使,像他这样动作灵活多变的,就能给众人表演了。

当然还有水平更高的,他们往往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。汪兆骞就有个从地质学院毕业的小叔,从小家里请教练学花样滑冰,技艺十分高超,一上什刹海滑,人们就来围观,喝彩声阵阵。也有其他不服气的,在旁边滑起来,相互炫技,“你来一个正八字我就来一个倒八字”,冰面上大有争强好胜的竞技氛围。每当这时,观众围得人山人海,热闹极了。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打冰球就是汪兆骞从什刹海冰场上耳濡目染自学会的。和朋友们打球的时候,旁边常常会有人来问:怎么样,茬一次?于是两两凑人数组队,一场临时的冰球战就开赛了。“有时也作弊。”汪老笑,“我们当时都是17岁,打不过对方,就把胡同里20岁的大学生叫来,冒充中学生,和他们打。”小伙子们血气方刚,有时某一方输多了不服,还会动气,“茬冰球”一不小心就演变成了“茬架”。但也没关系,下次还能一起玩。

现在想来都有点奢侈的是,汪兆骞上学时有三双冰刀鞋:一双速滑冰刀,一双花样冰刀,一双冰球刀,“对口”使用。一开始他也“外行”,买了一双花样刀,一上冰道才发现冰刀还分种类。他用手比划着,详细介绍说:“速滑刀很长,花样刀短些,有齿,更加灵活,适合做各种曲线动作,冰球刀则二者兼顾。”为能更好地打冰球,他向父母申请买一双专门的冰球鞋,父母不同意,觉得横竖都差不多,再买纯属费钱。的确,一双冰球鞋三十多元,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,汪兆骞回忆说,当时刚工作的姐姐的每月工资才只有五十多元。申请未果,愿望却不泯,他便从生活费里省吃俭用,攒钱去体育商店买了一双冰球鞋。“设备”齐全了,一到冬天,他便把三双冰刀鞋挂出来,整整齐齐,根据需要随时拿用,用今天的话说,真是“有范儿”极了。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3 体育带来乐趣和力量

上世纪五十年代,在一穷二白中成立的新中国开始有了参与世界体育赛事的机会,健儿们每取得成绩,都令举国欢腾。

汪兆骞当时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,但那种激动人心的氛围到现在都记得清楚,回忆起来,运动员的名字、年份、数据,依然历历清晰:1956年陈镜开以133公斤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,那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创造者;1957年郑凤荣跃过1.77米,第一次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;1959年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单金牌,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……中国运动员取得的这一串闪亮成绩,让自小喜爱运动的汪兆骞备受鼓舞:“我们黄种人也能去拼搏、得冠军,我们那时都向冠军学习,觉得就算不能为国争光,也要为国家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。”

从幼年起培养的运动爱好,渐渐成为汪兆骞一种多年的习惯,融入日常,一直坚持到如今。他现在生活极为规律,新居大楼里有个空中花园,周长三百多米,他每天六点出门,去那里快走慢跑一小时,大约六千多米。一边快走,一边构思、梳理今天要写的文章内容,锻炼完了,也想清楚了,回家不打草稿,坐下就写。最近他在写一部弘一大师的传记,“一举两得,不然光坐家里想,三个小时就没了。”每天他固定写作六小时,上午三小时,下午三小时,大约两千到三千字。时间到了就搁笔,吃晚饭后再去楼下散步,每天加起来能走一万米。晚上回来看一会儿电视,看时也不闲着——他一边说一边示范,两腿向前平伸,脚腕向内勾,“抻筋,强迫血液循环,不得脑血栓心绞痛。”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从人民文学出版社退休后,他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期,大量阅读写作,出了十多本书。精力和记忆力虽比年轻时有所衰退,但与同辈人相比,算是相当不错,在最新出版的《别来沧海事》中,还能清楚地一件件回忆半个多世纪前在天津的种种童年往事。汪老觉得,这和他多年坚持运动分不开关系,“成习惯了,不锻炼不舒服。”

“我喜欢体育,体育带给我很多乐趣。”对汪老来说,年轻时候,运动是一种交流方式,也是一种争强好胜的精神,去运动场上比比,“碴”一场球,就是好朋友,爱运动的人一般都性格开朗。到了晚年,坚持锻炼,更是延长寿命、对抗时间给生命造成损害的唯一方式,让人不得病,思维神智不退化,和社会保持联系,不封闭自己。采访中,他再三嘱咐说:“你们年轻人工作忙也要注意多锻炼,强身健体,健全思维。”顺盈娱乐平台注册

顺盈平台注册:www.so2348.com

相关文章

2168525397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